查看原文
其他

鲁国国君 | 伯禽

孟继新 彭门创作室 2024-02-08

伯禽是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。姬姓,亦称禽父,周公旦长子。

周灭商后,武王封周公于鲁,因留京辅政,于是派伯禽代其就国。成王则下令将奄国和“殷民六族”赐给伯禽,并送他许多典册文物、宝器仪仗。

伯禽到鲁国不久,东方发生了武庚、管蔡之乱,徐戎淮夷和南方的熊盈以及纣王的猛将蜚廉也闻风而动前来打鲁国。伯禽率师到达费地,亲作《费誓》,以严明军纪。在全体将士努力奋战及齐军的支援下,不久战事就形成了有利局面,在平定武庚、管蔡之后,齐、鲁、周三支军队又经过两年苦战,终于安定了鲁国。

伯禽在鲁国苦心经营了三年,才去镐京向周公汇报国政。周公问道,为什么报政这么晚呢?伯禽回答说,我在改造了当地的风俗,变革了当地的礼仪。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,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。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,在位四十六年,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局面。其辖区北至泰山,南达徐淮,东至黄海,西抵阳谷一带,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,并享有“礼义之邦”的美称。


伯禽,自幼受父亲周公的影响,形成了宽厚孝悌的品德和刚正不阿的性格。周成王刚刚即位时,周公为了把成王教化成一位“知父子、君臣、长幼之道”的明君,特意把儿子伯禽叫来陪伴成王。每当成王有了过错,周公便把伯禽痛打一顿。这样,成王虽然没有受到责罚,但比责罚还难受,因而更加用功学习。后来,成王果然成为了一位谦恭的天子。这就是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中记载的“抗世子法”。

周初,武王灭商后不久,即在镐京暴病而亡,他的长子姬诵继位,是为成王。因成王年幼,周公为辅佐成王,稳定周王室政权,自己的封地仍有长子伯禽代为就封。周公东征胜利后,又把商奄旧地直接纳入周王室的统治范围,为鲁公伯禽管辖。


∆伯禽


据史书记载,早在受封鲁国之前,伯禽在周王室已经有所作为,曾任王室的大祝之官,即掌管祭祀告神的赞辞。周公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有利的执政环境,更为了把鲁国变成周王室东方的屏障,亲自卜定了鲁都的城址,进行了仔细筹划,之后结合鲁地地形,展开了全面建设。整个都城规模宏大,布局考究,令人惊叹。同时,因周公的功绩,成王下令将奄国和徐氏、条氏、萧氏、索氏、长勺氏等殷民六族赐给伯禽,并赐给他许多文化典籍和宝器仪仗,让他在奄地曲阜营建鲁国。这为“礼乐文化”在鲁国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临行前,周公生怕儿子年轻有闪失,便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老管家金人,亲笔在其背上书写了铭文。并嘱咐金人要经常站在伯禽前面,背对伯禽,让伯禽随时观看,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,这就是著名的“金人铭”。铭文曰:“古之慎言人也。戒之哉!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安乐必戒,无行所悔。勿谓何伤,其祸将长。勿谓何患,其祸将大。勿谓无残,其祸将然。勿谓不闻,神将伺人。焰焰不灭,炎炎若何?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。绵绵不绝,或成纲罗。毫末不扎,将寻斧柯。诚能慎之, 祸之根也。曰是何伤,祸之门也。疆梁者不得其终, 好胜者必遇其敌。盗憎主人,民怨其上。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;知众人之不可先也,故后之。温恭慎德,使人慕之。执雌持下,人莫逾之。人皆趋彼,我独守此。人皆惑之,我独不徙。内藏我智,不示人技。我虽尊高,人弗我害谁能于此。江海虽左,长于百川,以其卑也。天道无亲, 而能下人。戒之哉!”

不仅如此,周公还再三告诫说,我作为文王的儿子、武王的弟弟、成王的叔父,地位与天下众人相比也不能算低了,但我为人做事仍然要时刻小心谨慎。我洗一次头,常常要好几次握着头发去接见我要见的人;吃一顿饭,往往还没来得及下咽便要去见贤士。就是这样,还害怕遗漏、慢待了天下的贤士。你现在到鲁国去当一国之君,千万记住我的教诲,切不可傲慢无礼。听完父亲的教诲,伯禽顿首流涕,应诺而去。

到了鲁国后,伯禽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,励精图治。金人对伯禽也是忠心耿耿,时时陪伴在伯禽身边,背对伯禽,让他随时观看周公的训诫。在伯禽的精心治理下,鲁国逐渐富庶、强盛起来。不久,徐戎、淮夷和南方的熊盈以及商纣王的大将蜚蠊发动暴乱,同时夹击鲁国。伯禽迅速果断地在费地组织各小国军队与叛军进行了殊死搏斗。为严明军纪,伯禽作《费誓》以明律令。他说:“嗟!人无哗,听命。徂兹淮夷、徐戎并兴。善敹乃甲胄,敿乃干,无敢不吊!备乃弓矢,锻乃戈矛,砺乃锋刃,无敢不善!今惟淫舍牿牛马,杜乃阱,无敢伤牿。牿之伤,汝则有常刑!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,祗复之,我赉汝。乃越逐不复,汝则有常刑!无敢寇攘,逾垣墙,窃马牛,诱臣妾,汝则有常刑!甲戌,我惟征徐戎。峙乃糗粮,无敢不逮 ;汝则有大刑!鲁人三郊三遂,峙乃桢干。甲戌,我惟筑,无敢不供,汝则有无馀刑,非杀。鲁人三郊三遂,峙乃刍茭,无敢不多 ;汝则有大刑!”甲胄要装备齐全、完整,车马要齐备、精干,如有违犯者,就要受到常刑的惩罚!如此宣誓,实则是命令。各国联军在伯禽的统一指挥下,协同作战,士气高昂,加之齐国军队的配合,采取武力与攻心并举的策略,彻底征服了徐戎、淮夷,使“淮夷来同,莫不率从”,安定了鲁国。

伯禽巩固了统治地位,为治理鲁国下了很大功夫。按照周公制定的礼法,“启以商政,疆以周索”,“变其俗,革其礼”,对几乎全是殷商遗民的鲁国进行了一番改造。

伯禽虽做了鲁国国君,但一直谨记着父亲的教诲。因为政事繁多,不能回京师看望父亲,便在城中用土筑了一个高台,按时登上去西望,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。这个土台就是一直保留至今的“望父台”。周公卒后,又为其在鲁国修建了太庙,以祭祀父亲,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周公庙。


∆伯禽


伯禽在位四十六年,奠定了鲁国的政治、经济基础,开拓了鲁国疆域,确实起到了“大启尔宇,为周室辅”的作用。其父亲周公在金人背上的铭文训诫也广为流传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,甚至连孔子也对其推崇至极。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篇》曰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左陛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名其背曰。”据学者考证,《金人铭》即为《黄帝铭》六篇之一,以《金人铭》对照《老子》,颇有相通之处。纵观通篇内容,就是强调少言慎言,韬光养晦,其实这与孔子的思想也很相通。孔子主张“敏于事而讷于言”,痛斥“巧言令色”之徒。孔子弟子子张问做官之道,孔子教导他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。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可见,金人背铭对孔子影响之深。后世为了纪念周公对儿子伯禽的教诲和殷切期望,把铭文刻成了石碑,人称金人铭石碑。此碑现存于周公庙元圣殿甬道一侧,石碑高约2米,宽约0.5米。

自伯禽及其以后数代鲁君,他们致力于鲁国都城的建设,使鲁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文化一度在诸侯国中遥遥领先,成为姬姓“宗邦”、诸侯“望国”。一些像杞国、小邾国等原有的小方国也相继来朝。淮夷被征服后,也不断前来进献贡品,与鲁友好。鲁人曾自豪地宣称,淮夷觉悟之后,前来赠送的珍宝无数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,鲁国都城的等级和形态也最接近周王朝都城。

原载于曲阜历史文化丛书《曲阜历史人物》




儒学先驱 | 周公

五帝之尧舜

五帝之唐尧



彭门创作室

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


立足圣地曲阜

弘扬优秀传统文化

教育咨询 | 历史文化 | 书法国画


微信号:pengmenstudio

文章原创 | 版权所有 | 转载请注明来源


编辑|龚昌华  美工|郭耀  审核|李筱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鲁国国君 | 伯禽

孟继新 彭门创作室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